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,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。
膽汁是輔助消化(尤其是油脂類食物)的液體,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倉庫。一旦膽汁分泌、代謝出現異常,膽囊中的膽汁會析出像石頭一樣的晶體,就會形成膽囊結石。
1.膽結石的癥狀有哪些?
一提起膽結石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疼。
其實,早期膽囊結石可無癥狀,或僅在飽餐后右上/上腹部出現隱隱脹痛。
隨病情進展,可能會引發急性炎癥和膽絞痛,發作時右上/上腹部劇烈疼痛,可放射到右側肩背部,可伴有惡心嘔吐、發熱等癥狀。
2.七種人易得膽結石
①飯后久坐不動的人
不愛運動、體力活動減少,膽囊肌的收縮力便會下降。膽汁排空出現延遲,容易造成膽汁淤積,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。
②體型肥胖的人
肥胖人群患膽結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~4倍。
③不愛吃早餐者
如果不吃早飯,空腹時間過長,膽汁就會長期在膽囊里淤積,變成100%濃縮膽汁,就容易造成結石形成。
④飲食偏葷喜甜者
這類人通常會在平時攝入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,易形成膽固醇結石。甜食過多又會促進胰島素分泌,加速膽固醇的沉積。
⑤女性
主要與雌激素有關,雌激素可以使膽囊的收縮功能下降,促進膽固醇增高,多種因素下使得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。
⑥長期口服避孕藥者
這類人患膽結石的幾率比其他人高出2倍。絕經后用雌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的女性,患膽結石的情況也明顯增多,這可能都與性激素的作用有關。
⑦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、糖耐量異常都可能誘發膽固醇結石,糖尿病患者合并膽結石是正常人的2~3倍。
3.如何治療膽結石
一般來說,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暫時不處理,但要每半年~1年進行一次B超檢查,根據檢查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治療。
如果檢查過程中出現以下情況,要積極進行相應治療:
膽囊結石導致膽絞痛反復發作;
結石充滿整個膽囊;
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;
伴有膽囊息肉且息肉大于1cm;
膽囊壁明顯增厚,不能排除膽囊癌等。
膽囊結石的主要處理方式就是手術治療,包括開腹和腹腔鏡膽囊切除或保膽取石。
目前,腹腔鏡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,只需要在腹壁做3~4個0.5~1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,術后1天即可出院,創傷小,恢復快。而腹腔鏡保膽取石術目前存在爭議,因為術后存在膽囊結石復發以及需要再次手術的風險,所以目前不作為常規的治療方式。
那么,預防膽結石,我們應該怎么做呢?戳視頻,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肝膽外科常務副主任劉崇忠為您詳解。
特邀專家:
劉崇忠,副主任醫師,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肝膽外科常務副主任;山東大學臨床副教授,碩士研究生導師,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肝癌綜合治療分會主任委員。
擅長肝癌、膽管癌、肝血管瘤、肝腺瘤、膽石癥、肝硬化門脈高壓癥、胰腺癌等肝、膽、胰良惡性疾病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,肝癌以及終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治療。
門診時間:
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肝膽外科門診:周二全天